综合百科

孔子想了三日 打一字

孔子想了三日 打一字

深入学习与思考:孔子学琴的故事与现代启示

许多人可能都听过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你是否了解孔子学琴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学习与思考的深度关联。

孔子曾跟随一位乐师学习弹琴。他在短短几天内就能熟练弹奏曲子,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熟练度,而是继续深入地练习,不断深化对曲子的理解,感受曲中的情感,直至完全融入其中,达到了心流的状态。这个过程中,孔子的思考深度和对学习的专注力都得到了极致的体现。这不仅是孔子个人的修养体现,也是我们现代所说的“深度学习”的最好诠释。

深度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积累知识,而是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内化。帅健翔在《优势成长》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点。他认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自我提升,我们需要养成获取一手信息的习惯,随时发问、思考、内化;更需要养成一种态度,那就是马上行动,先完成再追求完美。在这个过程中,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

在信息泛滥的当下,我们需要筛选出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那些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外文原版书籍或论文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成长得更快。帅健翔提倡阅读经典原著,尽可能避免阅读新出的畅销书。这种筛选和专注正是深度学习的开始。

专注力是深度学习的基石。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位师傅的回答:“吃饭的时候想着吃饭,跳水的时候想着挑水。”这就是所谓的“正念”。当我们专注于当下,不被其他杂念干扰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为了提升专注力,我们可以尝试断网、选择安静的环境等策略。越专注,我们越容易将知识内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

除了专注力,我们还应该重新定义时间。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缺乏动力是因为没有紧迫感。当我们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时,就会感到紧迫并产生行动力。有的人在半小时内能完成很多事情,而有的人却总是在浪费时间。我们需要精打细算每一秒的时间,意识到每一秒都有其价值。像柳比歇夫那样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并提升效率。

未经思考和深入且专注的学习只是时间的堆砌而已。我们要学会像孔子那样深入思考、像乐师那样专注练习、像帅健翔那样筛选信息并高效利用时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断进步和成长。


孔子想了三日 打一字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