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农村的喜庆与丧事相遇,这是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现象。毕竟,生命的轮回中,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阻挡。特别是在冬季,因为天气寒冷,老年人过世的频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在过年期间,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是人最为重要的节日,那么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如果丧事发生,农村里是如何处理的呢?
今年我们村庄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一位老人在大年三十这一天离世。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即使在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一有人过世,也不会立即处理。有些地方会选择将逝者暂时安置,房间上锁,全家人依旧欢度春节,共享年夜饭,迎接新的一年。大年初一,即使家里老人过世,也不会向外透露消息,这就是所谓的“先发丧”。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农村人认为新年发丧不吉利;二是为了避免亲友及与丧事相关行业的人因忌讳而不愿前来。历史上,有些皇帝或大官在外地去世,也常有秘密不发的做法,主要是为了防备不测或寻仇之事的发生。
但现在情况有所不同。一旦有人过世,家人会立即通知亲友,告知老人离世消息并告知大年初一不宜拜年。同时会通知道士和尚等人员,约定正月初二来家中做法事。家中已贴好的对联等物品暂时保留,大年初一过后,会换上表示哀悼的白色装饰。这一切都有资深的村民指导如何处理,特别是在确定家务长之后,一切会安排得井井有条。
大年初二,丧事的家庭会开始准备丧事仪式,这时没有任何忌讳,一切按照丧事的规矩进行。在农村过年期间,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是最重要的日子,过了这两天,许多旧的风俗习惯就不再那么讲究了。
如果有人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过世,通常情况下,家里会尽可能在这两天内完成丧事仪式。前几年镇上有一例类似的丧事发生在大年三十前一两天,家人只在家中摆了一天的灵堂就将逝者安葬了。也就是说,农村人尽量不会让逝者留在家里过年。
农村人对新年的风俗非常看重,尤其是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这两天。如果遇到不可避免的丧事,都会避开这两天。要么在大年三十之前处理完丧事,要么等到正月初二再办。尽管各地风俗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是遵循这一原则。如果有人在这两天去世,农村人会选择先过年再办丧事。如果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