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十点,兰州西工务段的青年职工们在工长吴国龙的带领下,来到靖远黄河大桥,对白银桥隧检查工区的这座大桥进行细致的检查。他们为大桥“把脉问诊”,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特别在每年的春运期间,天气寒冷、风势强劲,加上电煤运输量巨大,他们的检修任务尤为繁重。
这座桥梁是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每天承载数十趟运送煤炭的列车以及往返的“慢火车”7515/7516次列车。为了保证这座历经岁月洗礼的老桥的安全畅通,春检开始后,“桥隧医生”们对全桥的高强度螺栓、钢结构连接零件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检查过程中,他们需要用到检查锤、目测、手触、耳听等多种手段,对梁体和支座进行细致检修,每一次检查至少需要耗费五六个小时。
工长吴国龙指出,在冬春交替之际,钢结构因热胀冷缩变化较大,特别是在气温较低的时候,钢结构的收缩容易导致螺栓被剪断。为了确保安全,他们首先从桥面608根木枕的连接零件开始检查,三人一组,两侧同步推进。完成桥面检查后,他们还会钻到桥面以下,乘坐手摇车对桥内的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在检查开始前,他们对手摇车的状况进行认真检查,待确认状态良好后才开始工作。吴国龙带领一组年轻的“90后”检查员,系好安全带,登上检查车。在检查过程中,他们边敲边走、边走边查,其中普负责记录,詹生龙和马林负责摇车。他们时不时停下来,爬到钢桁架上,用小锤逐一敲击铆钉和螺栓,通过声音判断是否有松动或锈蚀。
刘昕表示,在气温较低时,敲击检查容易导致漆膜脱落,加上黄河蒸发的水蒸气容易使螺栓松动。他们在冬季检查时敲击力度较为轻柔,耗时也较长。尽管站在四面透风的检查车里进行高难度检查让人心生畏惧,但他们仍然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就在他们进行检查作业时,一列火车驶向大桥。他们静静等待列车通过后再继续作业。完成桥下部分检查后,他们还要爬上距离桥面11米、水面30多米的桥上结构进行检查。站在只有四五十厘米宽的检查通道里克服恐高症进行检查更是考验重重。他们的检查锤声与黄河的奔流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安全交响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