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我在《湘府咏怀》一诗中描绘了“杏叶潇洒飘落,黄花自在盛开;枯荷孕育绿梦,瘦柳期盼春来。万物恢复生机,人却逐渐衰老;岁月在鬓间留下痕迹,与友共赏荻花之美。”有诗友建议将“衰”字改为“哀”,既符合平水韵的韵律要求,又使诗句更加符合情感表达。虽然这一建议有其合理性,特别是在注重平仄和韵律的诗人眼中,但我仍有自己的顾虑。

我担忧改变字句会损伤原意。我的诗作常常有感而发,一气呵成,难以经受过多的推敲和修饰。即使内容尚显粗糙,我也愿意保持其原始的情感表达。因为我认为,诗中的“衰”并非真正的衰败,而是描述自然界和人生的规律。

在湘府的冬日景象中,“叶落、荷枯、柳瘦”是众所周知的自然现象,这种“衰”并非失败或悲哀的象征。自然界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复苏和永恒。冬天的结束意味着春天的来临,眼前的萧瑟景象终将焕发出生机。我从自然的演变和更替中汲取能量,学会尊重、期待和希望。

诗中的景色是由心境产生的。我始终怀着湘府人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家园情怀,我所看到的景色也带有这些情感色彩。我看到叶落是潇洒的,野菊花开是自在的,冬眠的荷和瘦柳也在我心中孵化出美好的形象。湘府的青山绿水让我留恋,而枯荷瘦柳更让我怜爱、震撼。

人生规律中,“老”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服老”则是一种理性思维。人人都怕老,但人人都会变老。我认为,老是一种姿态、一种时机、一种自由和一种财富。老的姿态是宽容的,老的时机是随心所欲的,老的自由是不为名利所累的,老的财富是对财富有全新认知的阶段。

我想阐述的主题是“衰而非哀”。枯荷绿梦、瘦柳待春,何来的悲哀?优雅、醇厚、豁达的老年生活,又何来的悲哀?在求索中不断汲取营养,又怎能说是悲哀?过去的岁月已成往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又怎能说是悲哀?“衰”是客观规律,“哀”是主观感受。在萧瑟的时刻,必有生机勃勃的时期。这是一种信念与规律。

我的答案是“衰而不哀”。在湘府的冬日,我仍然怀着希望和期待,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季节的结束都是新生命的开始。

己亥年冬至日。


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