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你的提问。关于“书法爱好者应如何看待‘临摹碑帖越低越好’的观点”,我个人的看法是,学习书法需要系统性,并非临摹碑帖越多越好,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书法爱好者。
当我们谈论学习书法,通常我们是在谈论一个系统的学习。例如,你可以选择学习二王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适量地临摹碑帖是有益的。同样,如果你喜欢隶书,那么学习隶书系统并多临摹相关碑帖也是合适的。
临摹碑帖的目的并非越低越好。我们临摹碑帖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书法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在各类书法中普遍存在。
我们需要在一个特定的书法系统中学习,而不是随意跨越不同系统。对于一般书法爱好者来说,保持相对纯洁的系统性更有利于艺术的感染力和符号性的展现。比如,我们一看就能辨识出某种书法是草书,是因为它具备了草书的符号性。
在每种书法美学体系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楷书就有“欧、颜、柳、赵”四大风格。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即使只专注于一种风格也有丰富的学问值得学习。
除了临摹,阅读碑帖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读书一样,阅读越多,境界越开阔。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阅读碑帖有助于扩展我们的书法境界。
书法是一个大体系,包括真、草、隶、篆、行五大书体以及各书体内部的多种风格。我们需要先了解汉字书法大体系的统一性,再探索各书体内部的风格特点。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从一个小体系开始学习,例如从楷书学起,然后再扩展到其他书体。最终我们需要选择一两种自己喜欢的书法风格作为长期学习的方向。
在评价书法家时,我们也是以篆、隶、楷、行、草这五大书系来区分的。学习书法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归属,然后再探索其内部的风格特色。
关于碑和帖的问题,我认为它们并没有对立的本质。古代书法家在学习书法时,都是同时参考碑和帖的。无论是碑还是帖,都有其研究价值。墨迹可以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古代的笔法和墨色,而碑拓则更容易激发我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我们应该在系统习的前提下,适当地参考碑和帖,以丰富自己的书法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