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火热,多部电影口碑与票房表现俱佳。部分电影大规模超前点映引发的争议也不容忽视。随着电影市场日益繁荣,“一点就爆”已经成为常态,点映规模也从原本的小范围试水扩大至大规模、多场次和长时间。面对这种变化,越来越多的电影制片方开始依赖点映策略,却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不满。
《孤注一掷》和《八角笼中》等电影因大规模点映而陷入争议漩涡。在短短三天点映期内,《孤注一掷》票房突破5,创下影史点映票房纪录。而《八角笼中》则通过三轮共计10天的点映,获得4.2票房。对此,网友表示反对,指出这些影片在点映期间的排片量过高,有时超过正在公映的电影,涉嫌不正当竞争。那么,点映和公映究竟有何不同?
在业内人士看来,点映作为正常的宣传策略,高票房主要取决于电影质量。的确,有些电影在点映期间就能收获热烈反响,但也有电影因品质不佳而“点映即夭折”。过去,电影不举办发布会直接上映也能取得不错的票房。如今,一些被授权的影院拥有了点映自,会根据影片热度、话题等因素决定排片量,以最大化影院盈利。能够大规模点映的影片,通常质量过硬、大众期望值较高,这依然是一种市场行为。
曾几何时,张艺谋的《英雄》通过点映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这一模式逐渐被更多电影发行方采用。通常的做法是在公映前选取特定人群和部分城市影院进行小范围预先放映,通过口碑积累推动整体票房走势。从《八角笼中》开始,点映的时间与场次大幅增加,后续的《孤注一掷》也紧随其后,两者都从中获益。
过度点映可能会带来问题。尽管当前电影市场对点映尚未有详细、明确的规则界定,大规模点映可视为市场行为。但点映期间存在的“隐形操作空间”也不容忽视,如豆瓣不开分、点映票房纳入公映首日票房等规则,暗藏着电影宣发的福利。后期大规模点映可能会得到更多片方的效仿。但电影档期排片空间有限,若影片扎堆大规模点映,可能会影响影院排片难度,甚至导致电影档期混乱无序。电影行业必须考虑这些问题,提前规范、合理引导需求、形成良性竞争,以促进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