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主张废弃生僻字,认为它们应当被淘汰或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坚信这些文化多年传承下来的文字绝非糟粕。随着网络的发展,流行词汇层出不穷,有些带有脏话色彩的词语虽然可能会风靡一时,但能够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却寥寥无几。我每天坚持分享一个字的读音和含义,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文字的魅力。尽管我可能没有专家教授那么精通和专业,但我相信尽力而为,记住每一个字也是一种贡献。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字是“蠹”。那么,这个字怎么读?又是什么意思呢?请跟随我一起来了解吧。
读音及释义:
“蠹”的读音为d,与“度”字同音。它的结构是上下结构,偏旁部首是虫子底,一共24画。该字的本义是指蛀蚀物件的虫子,后来引申为那些侵害财物的人或事情。
常见的词组有:
1. 蠹害 – 指危害损害的意思;
2. 蠹弊 – 指弊病;
3. 蠹虫 – 指损害器物的虫子;
4. 蠹鱼,也被称为衣鱼、壁鱼、书虫或衣虫。这是一种怕光、小巧、无翅膀的小虫子,身体呈现银灰色,喜欢碳水化合物。古人常常用蠹鱼来自比,表示对读书的热爱。接下来,让我们了解关于蠹鱼的一些解释和有趣的故事。
蠹鱼的相关释义和故事:
人们喜欢用“蠹鱼”来自比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这种古老的昆虫喜欢啃食书籍。
蠹鱼的整个生命流程几乎都伴随着书籍度过:饿了以书为食,困了以书为榻,日日与书相伴。
“蠹鱼”二字不仅体现了读书人理想的生活状态,还表达了一种自视为渺小一虫的谦和冲淡态度。这里还有一个关于蠹鱼的小故事:在唐朝时期,有个书生非常喜爱古籍。有一次,他在一本古卷中无意间发现一团类似环状、丝状的物质。不知道原因的他随手撕毁了书籍,却没想到从中流出一股清泉。经过打听,他得知这是书中的蠹鱼在吃到带有“神仙”二字的书籍时,会变成这种物质,称之为脉望,是成就仙体之物。书生经过验证,发现成脉望的地方正是“神仙”二字,为此感到懊悔不已。
你看明白了吗?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任何想法或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写作不易,感谢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搜索“说文解字”。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小白同学的编辑与校正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