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我带着儿子去了他在幼儿园时代的好朋友西西家做客。西西妈妈刚刚添了一个小宝宝不久,还是个二胎。我们才坐下来闲聊了一会儿,突然听到西西的弟弟——那个新生的二宝大声哭闹起来。西西妈妈迅速将他从小抱起,开始为他哺乳。但没过多久,小家伙似乎突然没了胃口,推开了妈妈。
西西妈妈有些困惑地说:“这孩子让人捉摸不透是真饿还是假饿。明明刚才哭得撕心裂肺,转眼之间又好像不饿了。我记得西西小时候吃奶的时间好像很长呢,二宝是不是已经吃饱了?”
母乳喂养的困惑在于,不像奶粉喂养那样定时定量,而是按需进行。许多母乳妈妈都会疑惑:宝宝到底吃没吃饱?每次吃了多少?
其实,妈妈们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宝宝的反应来判断:
1. 观察宝宝的神态
宝宝很饿时,吸奶会较为急促;当他吃饱时,会变慢,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动作也会放缓。
2. 注意宝宝的声音
母乳喂养时,妈妈可以注意宝宝是否有明显的吞咽声。一般情况下,宝宝2-4次就会咽下一口奶。如果宝宝吸奶频繁但咽下的奶少,可能表示妈妈的母乳不足。
正常情况下,宝宝一次哺乳会15-20分钟左右。
3. 记录宝宝的睡眠时间
吃饱后的宝宝通常会安静睡上3-4小时,醒来后表情开心。如果宝宝睡眠不到2小时就醒来,排除其他生理现象如腹痛、腹胀等,可能是母乳不足的原因。
4. 注意宝宝的大小便次数
一般每天小便6-8次,3-4次表示母乳充足。若呈绿色、较稀或量较少,可能是母乳不足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消化不良也可能导致绿便,所以要注意区分。
5. 记录宝宝的生长曲线
定期记录宝宝的身高和体重变化,新生儿每月体重增长约500-600克。每个宝宝的生长节奏不同,有时这个月增长慢,下个月可能快些。记录生长曲线有助于分析宝宝的身体发展状况。
虽然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个体,但妈妈是最了解宝宝的人。通过日常观察宝宝的神态和行为,日积月累,妈妈自然能掌握宝宝的发展状况。
母乳喂养对妈妈和宝宝都至关重要,任何奶粉都无法替代母乳的珍贵性。能母乳喂养的妈妈应尽量坚持哺乳,即使最初奶量不多。多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有助于增加母乳量。不要过于在意身材,多摄入汤水类食物。想想看,宝宝全身心依赖妈妈的这一年,什么都可以做到。
资深育儿文案作者jason妈咪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养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书写温暖的文字为新手妈妈们提供育儿路上的帮助和灵感。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原创文章以示鼓励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