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杜甫《望岳》这首诗的意思,带你走进古代大诗人眼中的泰山雄伟景象!

好的,请随我一同走进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望岳》所描绘的雄伟泰山景象。

当你站在泰山脚下,抬头仰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巍峨耸立的泰山主峰,它像一座巨大的碧色屏障,直插云霄,将天与地连接起来。诗人杜甫用“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点明了泰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岱宗是泰山的别称,齐鲁指山东地区),以及它那连绵不绝、气势磅礴的视觉冲击力。山脚下,青翠的山色无边无际,仿佛整个齐鲁大地都被这苍翠的绿色所笼罩,展现了泰山的广袤与雄浑。

接着,诗人用“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壮丽。这里的“神秀”二字,道出了泰山汇聚了天地间一切精妙秀美的景色,无论是奇峰怪石,还是花草树木,都显得生机盎然,非同凡响。而“阴阳割昏晓”则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由于山体巨大,它将阳光分割成明暗两个部分,背阴面是昏暗的,向阳面则明亮清晰,仿佛一天之中,泰山自己就包含了清晨与黄昏两种不同的景象,突显了其巍峨挺拔、遮天蔽日的气势。

最后,“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则转向描写诗人的内心感受和观察。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胸中激荡,仿佛生出了层层白云;他睁大眼睛,凝神远眺,一直看到归巢的鸟儿消失在山头的云彩之中。这既表现了诗人被泰山美景所吸引,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杜甫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泰山高、大、雄、奇的形象,以及它所蕴含的神奇秀美。透过他的诗,我们仿佛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泰山拔地而起、雄踞东方的磅礴气势,以及它那令人敬畏、心胸开阔的壮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