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在抖音平台上,一位女留学生的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她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亚洲人的数学能力是否确实较差?特别是在她提到的一些具体细节上,比如根号二等于多少的问题上,她认为亚洲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位女留学生举例说,虽然亚洲学生常常能迅速给出根号二约等于1.414的答案,但很少有人能解释这个答案背后的推导过程。这让人们开始思考,我们真的理解数学吗?还是仅仅擅长解题?
这个观点激起了人们的兴趣,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深入了解根号二的背后故事。
实际上,根号二与“第一次数学危机”紧密相连。虽然具体的历史细节可能有所争议,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早在希帕索斯之前的一千多年,古巴比伦人就已经发现了根号二的存在。
在编号为YBC 7289的古巴比伦陶泥板上,记录了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这个长度用一系列数字表示,换算成我们现在熟知的算法,就是根号二的近似值。古巴比伦人通过某种算法,计算出了根号二的近似值,这个值精确到了小数点后多位。
这个算法被称为“巴比伦法”,通过这个递推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根号二的近似值。使用这种方法,数学家Ron Watkins在2016年计算出了根号二的小数点后十万亿位。
当我们学习根号二的时候,小学课本会告诉我们它的近似值,但却很少解释背后的原因。使用巴比伦法,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根号二约等于这个值。要完全理解这个过程,需要相当深厚的数学知识。
牛顿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数值解的方法,巴比伦法其实是牛顿法的一个特例。对于求解根号二这个特例,我们实际上是在求一个方程的正数解。通过牛顿法的一般递推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巴比伦法的递推公式。
虽然小学生都知道根号二约等于多少,但推导过程已经超出了中学数学的范围,包括的、英国的、的、法国的等等。这并不能说明亚洲人的数学能力较差,只是我们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
本文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根号二的由来和推导过程。希望各位读者在阅读本文后能够有所收获。让我们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不断追求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