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文化的分享与探讨
自古以来,茶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唐代医学巨匠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赞誉茶为“万病之”,凸显了茶的健康功效。
茶的种类繁多,认知每一种茶的特性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陈椽教授以茶中的茶多酚的氧化程度为基础,为我们分类出了六大茶类,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分类方法。
茶叶内含多种特征性物质,如茶多酚、茶氨酸等。其中,茶多酚是茶叶干物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占18-36%,这在其他植物中是非常罕见的。
当我们仔细观察茶叶的微观结构时,会发现茶叶细胞如同一个微小的世界,内含茶多酚和多酚氧化酶。当这些物质发生互动时,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我们称之为“酶促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茶汤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
不同的茶类在制作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工艺来控制这一反应的程度。绿茶经过高温杀青,目的是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保留茶多酚,呈现出的茶汤主要是叶绿素的颜色,被认为是未发酵茶。
白茶则是通过摊晾和干燥的工艺,茶多酚的氧化程度较低,属于微发酵茶。黄茶在绿茶的基础上增加了“闷黄”工艺,属于后发酵茶。黑茶的制作工艺类似,但程度更深。
乌龙茶可以看作是绿茶和红茶之间的过渡,其制作工艺中的“摇青”过程会促进茶多酚与多酚氧化酶的互动,属于半发酵茶。红茶则通过“揉捻”促进酶促反应,生成特有的茶色素。
这些不同的制作工艺赋予了各类茶不同的特性和口感。但研究发现,无论何种茶,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脂代谢、对抗自由基、协调糖代谢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人间总有一款茶,适应每个人的口味和需求。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和品味这美妙的茶世界。
附六大茶类简单加工工艺:
绿茶:采摘鲜叶,经过摊放、杀青、揉捻和干燥等步骤完成。
黄茶:在绿茶的基础上增加闷黄工艺。
黑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渥堆和紧压等步骤制成。
白茶:采摘后自然萎凋,再进行干燥。
乌龙茶:经历晒青、晾青、做青、炒青、揉捻和烘焙等工艺。
红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流程制作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