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那和哪的区别及用法读法

那和哪的区别及用法读法

(张一清阐述/梁艳解读)

“穗”字的结构独特,左边的“禾”字旁表示其与农作物息息相关;右边的“惠”字则代表了其发音。将两者结合,便是指农作物所生长的串状或短绳索状的花和籽实,后来也扩展指代一切类似形状的事物。

在古老的《诗经王风黍离》中有这样的描述:“看那黍稷茂盛,穗儿串串垂。”。在古典小说《小五义》中也有形容:“两颗明珠,下面配有鹅黄的穗子”。

我们还可以从雍正耕织图册中看到一幅持穗的图画,展现了清朝时期的农业丰收景象。

在古代,有一个美好的寓意叫做“麦穗两岐”,形容一株麦秆上生长出两个麦穗,寓意着丰收的年景和硕果累累的收获。这一表达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张堪传》中,描述张堪担任渔阳太守时的辉煌政绩,使得当地粮食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百姓以“麦穗两岐”赞美他的政绩。张堪的孙子张衡是古代著名的天文巨子,这无疑为张氏家族增添了更多的荣耀。

与表示丰收的“麦穗两岐”相似,我国还有“骑羊执穗”的传说流传至今。据《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一广州》引《续南越志》记载,曾有五位仙人骑羊带着六种谷物良种来到广州,带来了五谷丰登的希望。“穗”与广州的象征“五羊”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简称和别称。郑熊的《番禺杂记》中也提到:“广州以前曾有五仙骑羊而来,因此得名五羊。”

至于现今广东的简称“粤”,则是由于与“越”读音相同而产生的替代名称。在我国古代秦、汉时期,者将远离中心的东南边远地区统称为“百越”。后来,“越”逐渐引申出“远”的含义,而广东作为南方的重要代表,当其他地区的“越”已经有特定的用法时,“粤”便被用来特指广东。这种演变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至于画作如清代的苏长春所绘的“五羊仙迹图”和佚名的“垂柳飞絮”,都是对广州这一地域文化的生动描绘。


那和哪的区别及用法读法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