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领域,所谓“食物相克”的说法并不存在。许多关于“食物相克”的谣言都是由于对营养知识的片面理解和概念混淆而产生的。关于“食物相克”导亡的说法,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是由于食物中毒或特定体质的食物过敏反应,而非所谓的“食物相克”。
食物中的营养素种类繁多,不同食物之间的营养素相互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影响完全可以通过平衡膳食来弥补,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食物相克”。
关于“食物相克”的观点主要基于两个理由。
有人认为部分食物含有大量草酸、鞣酸,与钙结合会影响营养吸收。事实上,大多数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草酸。以菠菜和豆腐为例,虽然草酸能与豆腐中的部分钙结合,但影响较小,未被结合的钙仍可被吸收利用。菠菜和豆腐中还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其他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只要合理烹调,如将菠菜焯水以去除草酸,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不能因食物中的某个不确定因素而放弃整个食物。
有人认为与食物间的化学反应有关。以虾和水果为例,认为虾中的五价砷与水果中的维生素C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而导致中毒。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对海产品中砷的含量有限制,即使虾中的砷达到最高限量,并足够与维生素C反应,要达至中毒剂量,一个人需要摄入相当数量的虾和水果。
其实,早在1935年,我国营养学专家郑集教授就已对所谓的“相克”食物进行了实验,包括大葱与蜂蜜、红薯与香蕉等组合,在动物和试验中均未观察到异常反应。营养学会也曾委托兰州大学对100名健康人进行所谓的“相克食物”试验,包括猪肉与百合、鸡肉与芝麻等组合,连续观察一周也未发现任何异常。
“食物相克”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不可信,也不应随意传播。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食物,注重膳食平衡,合理搭配营养,保持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