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冶市是湖北省下辖的一座县级市,由黄石市代为管理。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鄂东南丘陵北缘。该市拥有东经11431′-11520′和北纬2940′-3015′的地理位置。西北与鄂州市为邻,东北与蕲春县和浠水县沿江相对,西南与武汉市和咸宁市接壤,东南与阳新县相邻。该市的总面积约为1566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大冶市的常住人口约为87.1214万人。大冶市下辖5个街道、10个镇和1个乡,包括东岳路街道、东风路街道、金湖街道等。市驻在东岳路街道,距离武汉约90千米。
大冶市的地形特点是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拥有众多湖泊水库。境内的山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属于幕阜山的余脉。太婆尖是当地的最高点,海拔849米。东有大冶湖,西北有保安湖、三山湖等,地表径流经过大冶湖、保安湖等四条水系注入长江。中部地区主要是岗岭相间的平畈坝地。
大冶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属于鄂县管辖。在三国时期,它属于武昌县的一部分。在隋代,它归永兴县管辖。在唐天佑二年(905年),吴武昌节度使秦裴在此设置了大型冶炼机构青山场院。在宋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将青山场院升格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置大冶县。大冶县名来源于境内矿产丰富,采冶业发达,《庄子大宗师》中的“大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一语被用作象征。
在近代,大冶市曾经历了一系列的行更。在1949年,大冶专区成立,大冶县归属之。后来,大冶专区被撤销,大冶县改属黄冈专区。1959年,它改属黄石市;同年12月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此后,大冶县的建置经历了多次变更,最终在1994年,民政部批准撤销大冶县,设立大冶市(县级)。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大冶市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例如,在967年建县时,分为永丰、宣化等四个乡。到了近代,全县分为10个区,下设多个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