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想必大家都熟悉这句描绘莲花的佳句。这句话源自宋代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我国历史上表达托物言志的著名篇章。对于受过中等教育的人来说,这篇文章在语文课本或阅读材料中都有所学习。
《爱莲说》的前半部分细腻描绘了莲花的特点:
世间草木之花,各有可爱之处,数不尽。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多偏爱牡丹。我却深深钟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浊所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它的茎杆中间通畅,外形挺拔,不蔓生不枝蔓。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以供人们从远处欣赏,却不可轻易亵玩。
曾见过中的一副名联:“十方诸佛,都是从淤泥中的污浊中诞生;三身证觉,都坐在莲台之上”。佛教中的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由此可见,如果人们能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就达到了佛的境界。
莲花的高洁与独立,不仅体现在它的生态环境和外部特征上,更在于它内在的高尚素质和独立自尊的人格特点。这也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莲花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所代表的那种纯净、高雅的精神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