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到郑燮的《竹石诗》,我们不得不提及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郑板桥,号板桥,是乾隆年间的进士。他的艺术生涯中,因在担任潍县知县期间为民,得了豪绅,最终免官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他的画作以竹、兰为主,风格挺拔,与众不同。与一些画家主张“胸有成竹”不同,他则主张“胸无成竹”,并提出了“意在笔先”与“趣在法外”的意趣融合论。
《竹石》一诗,寓意深刻。它表达了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主张,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坚定不移,不怕困难和挫折。就像生长在岩石上的青松,根子深深扎入石缝,紧牢基础,任凭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
诗中的“青山”泛指各种对象,如身体、主张等,这里主要指主张、学说。而“东西南北”则泛指外界环境的无常变化。最后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形象地表达了坚定信念、排除干扰、不受外界影响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比喻既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坚定不移,也可以用来形容面对困难时的顽强不屈,甚至有时可以被用来形容某些过于固执、不愿改变的态度和做法。
郑板桥不仅擅长绘画,他的书法也自成一家,诗歌创作也极为出色。他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后世敬仰的艺术家和文化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