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干冰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干冰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位名叫贝吉龙的瑞典人发现,微小的冰核能够吸收水汽,使过冷却的水滴变成大冰粒子,最终落到地面形成降雨。这一发现成为冷云降水过程的关键机制。

随后,在1938年,科学家霍尔顿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站,通过播入吸湿性物质(如氯化钙)到暖雾中消雾,这是首次基于物理原理并成功实现的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实验。

1939年,德国科学家芬德生从大量的降水云观测中证实了贝吉龙的假设,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贝吉龙-芬德生”理论。

在此之后的里程碑式人物包括科学家文森特谢弗和英国科学家冯内古特。在1946年,文森特谢弗发现干冰能够促使过冷水滴形成冰晶。冯内古特找到了可以作为有效冰核的物质——碘化银。这一重大发现标志着人工影响天气的新时代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世纪里,包括、俄罗斯、澳大利亚、以色列、法国以及在内的许多的科学家进行了各种实践和研究。

我国最早的现代人工影响天气试验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山西进行的消雹试验,这一事件也在1950年7月6日的《山西日报》上有所记载。到了1958年,我国在吉林省首次通过飞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迈出了我国飞机播云作业的第一步。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科学家开始建设云物理实验室。经过北京市的特批,一个用于检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的100立方米的云室罐子被连夜送到北京。之后,人们在罐子外面建造房屋,开始研发新型催化剂。从此,我国形成了使用地面碘化银燃烧炉、高炮和火箭、飞机等多种方式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格局。

(设计/魏来,专家支持/姚展予,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二级研究员)

文章来源:天气网。


干冰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