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传说牛郎为夫,织女为妻,两人在银河两侧分居,只有每年七夕才能通过鹊桥相会。这一神话被历代诗人所咏叹,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因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之句,便取为调名。宋人以这个调名咏七夕的诗词甚多,其中不乏佳作,如欧阳修的《鹊桥仙月波清霁》、苏轼的《鹊桥仙七夕》等。这些诗词描绘了七夕之夜的美丽景色和牛郎织女的深情相会。
《鹊桥仙月波清霁》中,欧阳修描述了晴朗夏秋之夜的星空,银河横贯南北,的星星遥相对望。牛郎与织女相会时,群鹊衔接为桥以渡银河。而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则抒发了两情相会的柔情似水,以及短暂相聚后的深深思念。
苏轼的《鹊桥仙七夕》题为七夕,实则是一首送别之作。词中表现了苏轼豪放的气魄与胸襟,写银河时,不同于一般的柔情凄景,而是写出了天风海雨之势。陆游的《鹊桥仙一竿》则描绘了一位隐逸的渔父形象,表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
纳兰性德的《鹊桥仙乞巧楼空》则是一首情感深沉的作品,约作于爱妻亡故之后,有楼空人去、物是人非的伤感。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对天上人间的感慨。
这些诗词半卷间,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牛郎织女传说的深深情感,以及对生命、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每一首诗、每一阕词、每一幅画都充满了韵味与情感,让人沉醉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