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爨跃峰的名字别具一格,由51画构成,其中仅“爨”字就高达30画。这一独特的姓氏故事由秦楚网(十堰)的记者罗毅深情叙述,同时有记者吕世银的图片报道作为补充。
在十堰这个城市里,姓“爨”的人极为稀少,仅有七人,且他们全属同一家族。对于爨氏的起源,一直怀有深厚兴趣的市民爨跃峰,近日向记者讲述了关于这个姓氏的非凡故事。
尽管“爨”字难写,但它有一个简单易记的口诀:“从上至下,便是‘兴林大火’四字。”爨跃峰在东风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车轮工厂工作,自1984年来到十堰,他已在工厂辛勤耕耘了几十年,并在2019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爨跃峰谈到,他的名字三个字共有51笔,其中“爨”字就有30笔。许多人在看到“爨”字时,都不知如何发音。他在十堰生活了数十年,只遇到一个知道“爨”字读音的人,那是他的一个亲戚。据《姓氏大辞典》记载,在23813个姓氏中,“爨”姓位列其中,其笔画数是最多的,达到30笔。
爨跃峰介绍,他的家族并非十堰本土人士,而是从河南迁徙而来。1983年,十堰市引进人才,其父亲作为河南省豫剧院三团舞美队的队长,被招至十堰。一年后,他也跟随父亲来到十堰。考虑到“爨”字难写,爨跃峰曾以“炊”字代替自己的姓氏。直到2009年,家族长辈认为不应因繁琐而改姓,他们才统一将姓氏改回“爨”。
由于姓氏的独特性,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大家都对“爨”字充满好奇,也更容易记住这个姓。虽然名字写起来较为费劲,但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爨跃峰表示,从他自己开始,给子女取名字时都会考虑加入“一”字,以简化书写。
谈及爨文化,不得不提“小爨碑”——爨宝子碑,其在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爨跃峰对爨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充满好奇,并一直关注爨姓文化的研究。
从字形上看,“爨”字融合了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整个字的形象演绎了饮食文化的过程。爨文化历史悠久,爨氏家族是从中原迁徙到南中地区的大姓之一,其辉煌历史大约持续了700年。在研究爨文化时,“大爨碑”和“小爨碑”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位于云南曲靖市的这两方碑刻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在书法史上地位极高。尽管对爨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多年,遗憾的是在一次参观中错过了同时看到两方碑刻的机会。他们对探寻这一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和价值充满热情。在追寻家族历史的过程中,他们家族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如先祖为了避难而改姓赵等。关注家族历史和文化是一种传承、责任和情感的纽带。他们记录并报道身边的新闻线索,希望能够留下历史的痕迹,见证城市的变迁和发展。如果您有相关的新闻线索或独特的故事,欢迎与他们联系。他们将为您记录下那些珍贵的回忆和故事,并给予费用酬谢。您可以通过关注微信账号、电话、邮件等方式与他们取得联系。感谢您提供的信息和帮助,共同见证城市的历史变迁和精彩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