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索然无味是什么意思呢

索然无味是什么意思呢

脍炙人口:原本指的是美味的食物,人人喜爱享用。(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这个成语源于一个古老的典故,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下》中。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叫曾皙,儿子叫曾参。他们都是孔子的杰出弟子。曾皙是个淡泊名利的读书人,深受孔子的赞赏。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喜欢吃一种名叫羊枣的野生小柿子。

曾皙的这个喜好给儿子曾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父亲去世后,曾参非常伤心,甚至连父亲生前喜欢的羊枣都不愿意再品尝。这件事在当时被儒家的弟子们传颂,称赞曾参是个孝子的典范。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个故事感到困惑,于是向他的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个更美味?”孟子回答:“当然是脍炙,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

接着,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那么好吃,为什么曾参只戒吃羊枣,而不戒吃脍炙呢?”孟子耐心地解释说,虽然脍炙是大家都喜欢的美味,但羊枣是曾皙特别喜爱的食物。曾参选择戒吃羊枣,以表达他对父亲的哀悼之情。就像我们称呼长辈时,只忌讳叫名字,而不忌讳称姓一样,虽然姓氏相同,但名字却是独特的。

随着故事的流传,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了”脍炙人口”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人人都喜欢,就像美味的食物人人都会品尝一样。这个成语后来不仅仅用于描述食物,还用于形容各种艺术形式,如文章、音乐、戏剧等,受到大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比如,一首广受欢迎的歌曲,我们可以说这首歌脍炙人口。

成语背后的寓意是深厚的父子情感。曾皙对羊枣的偏爱成为他独特的标志,而曾参戒吃羊枣则是为了缅怀父亲,表达他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喜闻乐见、交口称赞、千古绝唱、家喻户晓等。反义词包括味同嚼蜡、乏善可陈、索然无味等。


索然无味是什么意思呢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