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水乡泽国的独特风情,不仅依靠舟船作为交通工具,更依赖众多的桥梁形成贯通陆路的交通网络。早在六七千年前,梅堰龙南一带的原始村落,便已沿着小河而建。村舍之间的小河中,出现了一批排列整齐的竖插木桩,上面搁上木板,形成简易的木桥,这是我们苏州已知的最早的桥梁。
古城内的有确切记载的最古老桥梁是都亭桥,其建桥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到了唐代,此桥已毁,但历代志书上仍记载着它的地位。这座桥与吴王寿梦有着深厚的渊源,相传他曾在此建造都亭以招贤士。由于历史悠久,苏州百姓仍称之为“都亭桥”。
还有一座与都亭桥建桥时间相近、位置相邻的古桥,即今天的接驾桥,原名屈驾桥,后改为承天寺东桥,明代时称为阙家桥。相传这也是春秋时期的桥梁,与吴王有关。而“接驾桥”之名则是后来的说法,据说是康熙或乾隆皇帝南巡至此,当地在此接驾而得名。虽然这座桥已经拆除,但在苏州人的心中,它已经成为一个地域的代名词,公交站也以此命名。
苏州的桥梁与吴国的历史紧密相连。阖闾十年,东夷人侵吴境,吴王亲征,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与桥梁、地名有关的事件。比如憩桥、临顿桥等,这些地名至今仍然存在。吴王这次东征的意外收获是创造了苏州的特产鲞鱼,“虾子鲞鱼”至今仍是苏州的传统美食,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5年。
苏州还有两座古老的桥梁,名叫定跨桥和鹤舞桥。定跨桥是阖闾在行苑内置游赏之处,鹤舞桥则与吴王夫差葬女的故事有关。这些桥梁虽然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们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且其来历与苏州的古代历史密切相关。
这些古桥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苏州古城历史的消失。相反,这些桥名与地名,尤其是与吴王寿梦、阖闾、夫差有关的历史事件,都是苏州古城历史的最有力证据。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苏州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应当被珍视。
作者:陈其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