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早在汉朝,九江便已筑起了一座东西长达千米,南北宽度达六百米的土城,当时被称为湓城。到了隋朝,湓城更名为浔阳城,并开始扩建,将原本的土城墙彻底改造为砖石结构,城池面积也扩展至三平方公里。
随着历史的演进,九江在唐宋时期被称为江州,城墙基本保持了汉朝的样貌。到了明朝时期,九江城墙经历了重建与扩建,增设了七座城门,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名字和故事。大东门(迎春门)、小东门(磐石门、东作门)、大南门(景星门)、小南门、西门(湓浦门)、北门(九华门、望京门)以及岳师门(福星门),这些城门构成了当年九江城的壮丽景观。
本组的照片拍摄于清朝末年的18,尽管城墙因年久失修而出现了风化和坍塌,但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依然展现出了这座江南文化古城昔日的辉煌与风采。
说到九华门,这是九江北门的一个标志性地点,位于河东水厂西侧。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九华门的瓮城旁有一条笔直的大路通向城门,路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当年的九华门作为望京门,是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各地的货船和客船在此停靠,使得这里异常繁华。
虽然城墙有些破败,但当年的九江城墙依然坚固。拍摄这些照片的西方摄影师曾形容九江仿佛被一条巨大的长龙包围着。每到星期天的下午,他都会绕着城墙走上一圈,感受这座古城的韵味。
城门内的景象、城外的自然风光、城墙上的栅栏都见证了九江古城的历史变迁。大成坊的宏伟、岳师门的独特、锁江塔的文化底蕴、甘棠湖的美景以及能仁寺的大胜宝塔,都是九江古城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本组的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1890年的九江城外,展示了江边百姓生活的艰辛。阴暗潮湿的茅草屋紧挨着江边搭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历经风雨,艰辛度日。从江面远望,还可以看到一些欧式建筑,那是当年英国租界区的痕迹,见证了九历史交融与文化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