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班回家后,妻子立刻对他说:“别愣着了,快管管咱闺女吧。”她正忙着照顾四个月大的儿子,同时也在应对一旁淘气的女儿。每次女儿都调皮地拿起弟弟的尿布,盖在他的脸上,使得弟弟大声哭闹。
听到妻子的催促,他一边拿开儿子脸上的尿布,一边责备女儿:“走开!”女儿并不怕他,依旧嬉皮笑脸地继续拿起尿布。那天,由于工作上的压力让他心情不佳,愤怒之下,他在女儿的后背上留下了一记重重的巴掌。女儿立刻嚎啕大哭,他依然觉得不解气。
妻子忙着照顾儿子,见女儿哭得厉害,埋怨了他一句:“你真有一套!”然后把儿子交给他,转而安抚女儿。经过妻子的一番安慰,女儿的哭声渐渐减小。这时,妻子拿出手机给女儿拍照,试图用照片来转移她的注意力。
正值盛夏时节,女儿只穿着背心。妻子无意间发现女儿的背部有些红肿,掀起衣服一看,他们都被吓了一跳。女儿的后背上留下了一个明显的巴掌印,又红又肿。妻子带着哭腔责怪他:“你看你把咱闺女打的!”
他的内心深感愧疚,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行为过于严厉。他蹲子抱起女儿,向她道歉:“对不起,宝贝,爸爸错了,不该打你,你打爸爸吧。”
妻子提醒他给女儿涂抹膏。他取来膏,小心地涂在女儿后背的巴掌印上。当晚,他们去父母家吃饭时,女儿向爷爷奶奶:“爸爸打我!”公公婆婆非常疼爱孙女,听到这个情况后,公公婆婆都责备他不会教育孩子。
妻子将事情的经过告诉公婆,公公教训他说:“孩子这么听话懂事,以后不许再打她了。不然我不认你这个儿子。”公公的责备让其他人都笑了起来。他深感自责,决心要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饭前,他悄悄叫妻子把之前拍的照片发给他。他认真地看着那张照片,决定永远保留它。这张照片让他深刻认识到,无论孩子多么不听话,无论自己的情绪多么糟糕,作为一个父亲,在教育孩子时都应该控制好情绪和行为。这张照片的提醒让他时刻铭记教育的真谛是理解和引导而非孩子。他想通过这个故事提醒自己和其他父母教育子女要更加耐心和理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