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妃传奇:绝代佳人王昭君的命运之谜
绝世佳人王昭君,自汉宫走出,惊人之姿令人叹为观止。红颜命薄,古今同慨。世人皆知君王宠幸之轻,然予何畀画工?这背后的故事引人深思。
王昭君,四大之一,出生于南郡秭归,即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据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汉元帝后宫佳丽众多,乃令画工描绘其貌以便召唤。王明君天生丽质,却志不苟求,导致画工对其形象有所毁损。后匈奴求和,明君奉命远嫁。
据蔡邕《琴操》记载,昭君十七岁时已美貌动人。其父见昭君异于常人,遂献于元帝。于是,汉元帝建昭元年,王昭君以民女身份被选入宫。竟宁元年,时匈奴单于求婚,明君被选为和亲对象,号称宁胡阏氏。丈夫死后,明君寻求回归故里,后卒于异域,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后人称之为“青冢”。史称“明妃”。东晋时为避晋武帝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君。据说因王昭君不愿向画师毛延寿示好而多年未得皇帝宠幸。后来终于得见君王一面惊为天人,“光明汉宫”,后人范晔笔下描绘出绝世佳人形象。昭君之美让汉帝后悔莫及,怒杀画师毛延寿。
关于明妃的诗作背后所隐藏的故事,从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可见端倪。宝玉赞不绝口称妹妹这首诗题为《五美吟》。宝钗则指出作诗重在善翻古人之意而非随人脚踪走。她认为前人咏昭君的诗多有悲挽、怨恨延寿及讥讽汉帝不能识人才等主题但多落于第二义缺乏新意。王荆公与永叔的诗能各出己见不袭前人。而林黛玉的明妃诗则命意新奇别开生面同情明妃远嫁匈奴的不幸同时也一反常态否定了历代诗人对毛延寿的一味责怪矛头直指最高者皇帝颇具新意。
如果不从贬斥画工的角度解读这首诗那么在贾府中的画工又是谁呢?贾府中的姑娘各有所长有人饱读诗书有人持家有道有人才情出众有人温柔体贴。惜春姑娘虽不常露面但她的才华在于绘画贾母曾明确要求她画出大观园及园中姐妹。因此明妃这首诗显然是指向贾府的惜春姑娘。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明妃命运的同情也提出了新的思考角度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