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蟑螂也能提炼食用油?你没看错!
近日,科学家们成功地利用一种名为杜比亚蟑螂(Blaptica dubia)的昆虫提炼出了食用油。这并非仅在实验阶段的新奇事物,而是真实可行的。你可能会觉得恶心,但请听我一一解释。
在未来可能出现的食物危机中,尤其是蛋白质短缺的问题,食用昆虫被视为一种解决方案。毕竟,昆虫纲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拥有巨大的养殖潜力。研究还发现,如果我们少吃肉而改吃虫子,可以有效减少耕地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很多地区,食用昆虫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例如的云南。如今,现代的食虫行业也应运而生。
为了应对蛋白质短缺的问题,研究者选择了四种常见的食用昆虫进行食用油提炼,包括杜比亚蟑螂、家蟋蟀(Acheta domesticus)、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和黑菌虫(Alphitobius diaperinus)。这些昆虫的油脂含量丰富,从少则不足10%到多则高达50%不等。它们的油脂类型也丰富多样,包括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等。
研究者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包括用水萃取、声波震动、打碎、混匀以及旋转离心等,成功从四种昆虫中提炼出了油。这种用水萃取的方式相比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更加绿色环保,所得油的质量也更好。
对于任何新型食品来说,除了其功能性之外,最重要的是它是否适合被端上餐桌。研究者从颜色、气味和熔点等方面对这四种新型食用油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这些昆虫油的颜色深浅不一,气味各异。尽管有些气味可能不太令人愉悦,但研究者表示,随着提炼方法的改进,我们或许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昆虫油。
尽管这些昆虫油还未经过烹饪测试,我们无法从味觉上给出评价,但研究者已经测量了这四种昆虫油的结晶点和熔点,并计算了它们的萃取效率。他们认为,这些昆虫的炼油方法都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也有许多未知的可能性来完善和完善食品工业的发展。也许在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创新的食品出现,如用家蟋蟀油炸面包虫、黑菌虫油炒蟑螂等。虽然听起来有些怪异,但或许这些菜肴的口感也能让人眼前一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