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实秋先生曾经感叹:“旧事物之所以可爱,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回忆。”故乡,就像是一个承载了无数回忆的旧匣子。只需轻轻打开,过往的声音、颜色、景象便会如潮水般涌来。它不仅仅是一个被岁月尘封的静物,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动词,在悠长的岁月里翻涌、激荡,勾连着每一个游子的心弦。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凤凰,是他心中沸腾的故乡。沱江悠悠流淌,木船在江上摇曳,吊脚楼沿江错落有致,像是岁月的守望者。翠翠的渡船在江上日复一日地摆渡,留下一道道涟漪。那是故乡在流动,承载着淳朴的民风和青涩的爱情。“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黄永玉的这句感慨,道出了多少离乡人的归宿执念。故乡于他们,是烽火硝烟后心心念念奔赴的方向,是滋养希望的沃土。
在诗词的海洋中,故乡更是穿梭千年,奔涌不息。杜甫在异乡霜露中,遥念故乡月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一轮高悬于记忆苍穹的明月,照亮思念的归途。王维行至塞外,佳节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对比中,故乡成为心口愈发浓烈的愁绪,涌动着、翻卷着,催生出滚烫的泪滴。
在市井街巷中,故乡亦是日常烟火里的动词。老巷口那棵歪脖子槐树,夏日里洒下一地荫凉,邻里在树下谈天说地,孩童绕树嬉闹。这是故乡的热闹,以最质朴的人间欢腾编织温暖的网。冬日里,烟囱升起炊烟,屋内炉火正旺,母亲烹制的熟悉饭菜香瞬间弥漫,故乡在这腾腾热气里,是味蕾上跳跃的眷恋,是寒天里的暖心慰藉。
如今时代变迁,有人离开乡村走向都市,故乡的田野在后视镜中渐行渐远。但在年节返乡的车流中,老屋修缮、新桃换旧符,故乡的情怀得以复苏。也有人带着故乡的烙印闯荡四方,一口乡音、一道拿手菜,让异乡的角落沾染故乡的风情。
故乡,这个永不停歇的动词,以变迁展示坚韧,用思念渲染温情。在出发与归来之间,它赋予生命溯源的力量。无论我们漂泊何方,故乡都是我们根之所在、心之所向。它让我们永远怀揣热望,奔赴山海而不忘最初的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