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强调,要有效灭活病毒,需要选用特定消毒剂,如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等脂溶剂。但并非所有消毒剂都能应对冠状病毒,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公众日常接触较多的消毒剂是含氯消毒剂和酒精。关于这两种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式,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关于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能够杀灭病毒的关键在于其溶于水后产生的次氯酸。次氯酸能够深入细菌或病毒内部,其蛋白结构,导致其死亡。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包括84消毒液、漂白水以及含氯泡腾片等,可以用于桌椅、床、地板等物品的消毒。公众在使用含氯消毒剂时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注意。
误区一:含有“氯”字的消毒剂都能杀灭病毒。实际上,并非所有含有“氯”字的消毒剂都能有效杀灭病毒,例如氯己定、氯二甲酚、对氯间二甲苯酚(如滴露、威露士)等并不能达到杀灭病毒的效果。
误区二:84消毒液直接使用原液效果更好。这是不对的。84消毒液的浓度较高,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正确的操作是戴上橡胶手套,将10毫升的84消毒液倒入脸盆,再加入1000毫升水,搅拌均匀即可。
还需要注意避免将含氯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因为两者混合会释放有害气体,可能对造成伤害。购买含氯消毒液时要注意有效期,并存放在阴凉通风处。如果不慎将消毒液喷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关于酒精消毒
75%的酒精能够渗透病毒表面蛋白,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杀灭病毒。对于手部或小物品如手机、遥控器、键盘等,可以直接用75%的酒精或酒精棉片擦拭消毒。
酒精属于易燃物,使用时应避免在密闭空间大量喷洒,并且要远离火源。酒精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酒精浓度会迅速使病毒表面蛋白变性,阻碍酒精进一步渗透,降低消毒效果。如果家里只有95%的酒精,可以使用纯净水或蒸馏水进行稀释。
最后提醒大家,存放消毒剂、酒精的地方应远离热源、电源和儿童易触及的地方。只要我们正确使用消毒剂,就能为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好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