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关于硝化与反硝化的基础知识
在废水中,氮主要以合氮有机物、氨、硝酸盐以及亚硝酸盐等形式存在。生物处理过程可以将大多数有机氮转化为氨,并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硝化与反硝化的过程。
二、硝化过程解析
硝化过程是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细分为两步:首先是亚硝酸盐的形成,然后是硝酸盐的形成。这两个反应都是释放能量的过程,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并不是去除氮,而是减少其需氧量。硝化过程中会消耗废水中的碱度,并释放出氢离子。水中的BOD(生化需氧量)也不应过高,否则会影响硝化反应的进行。
影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pH值、温度、污泥停留时间、溶解氧以及BOD负荷等。例如,当pH值为8.0~8.4,温度为20℃时,硝化作用速度最快。为了维持池内一定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
三、反硝化过程解析
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称为反硝化。在这一过程,有机底物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以甲醇为例,它在反硝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反硝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以及有机碳源等。例如,温度对反硝化的影响比对其他废水生物处理过程更大,一般维持在20~40℃为宜。为了满足反硝化的需求,废水中应有足够的有机碳源。当废水中含足够的有机碳源时,无需额外添加碳源。当碳氮比低于一定比值时,就需要另外投加有机碳。常用的外加有机碳是甲醇。还可利用微生物死亡后释放出来的有机碳即“内碳源”,但这需要较长的污泥停留时间或较低的负荷率。为了使微生物处于生长曲线的静止期或衰亡期,池容也会相应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