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州,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被誉为华夏第一都。它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和中医文化闻名于世。这座城市简称为“钧”,古称“夏邑”、“阳翟”、“钧州”,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由许昌代管。
禹州市是夏朝建都的地方,也是钧瓷的唯一产地,以及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材集散地之一。这里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拥有众多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禹州市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后陆续获得了“陶瓷文化之乡”、“大禹文化之乡”等称号。
那么,关于大禹与禹州的关系,又有怎样的传说呢?
在禹州城西25公里处的方山与鸠山镇境内,有一座名为玲珑山的山峰。这座山位于玲珑湖的西岸,山下有一个村子叫石纽。传说中,玲珑山有36个,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虽然近半数的曾被湖水淹没,部分被毁坏,不再复见传说中的模样,但它们依然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探秘。
其中最大的一个被当地人称为“禹母洞”。这个深达30多米,分为前后两洞。前洞的洞壁上刻有“钧天”二字,相传是大禹所刻。内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相传是大禹的母亲休息的地方。关于大禹的出生,史籍记载了他的母亲修己的故事。一日,修己在玲珑山下汲水时,吞下一颗红果,后来生下大禹。
关于大禹的出生地,史籍有多种记载,但根据有关史籍和考古发掘的证据,一般倾向于颍河上游、禹州西北部山区。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教授和张鸣歧学者等都曾来此考察,证实了禹州是“有夏之居”。谭其骧先生主编的《历史图集》也指出有熊氏之地与禹州有关。《禹州市志》及历古资料也证明具茨山就在禹州城西北。
禹的父亲鲧是夏部落首领,而禹本人也是夏人首领,于“夏地”(今禹州市),称为夏禹国。考古发掘和调查证实,位于禹州颍河的闫寨、下毋、谷水河等遗址是4000多年前华夏文明的起源——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禹州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禹州与禹的远祖、禹的父亲以及大禹本人有着紧密的地缘关系,这些都有史籍和考古资料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