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
薛芷、、苻蓠、泽芬等,在《楚辞》、《本经》、《吴普本草》、《别录》及《夷坚志》等古籍中有所记载。
【用部位】
该材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部。
【成分】
该材含有多种成分,包括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佛手柑内酯、珊瑚菜素、氧化前胡素等。
【功能主治】
白芷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等症状。还可以治疗赤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等疾病。具体应用如下:
1. 根据《本经》记载,白芷可以治疗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等症状,还可以润泽肌肤。
2. 《别录》中提到白芷可以治疗风邪久渴、呕吐等症状。
3. 《性论》记载白芷可以治心腹血刺痛,并可以蚀脓。
4. 《日华子本草》中提到白芷可以治疗目赤胬肉等疾病,并可以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等。
5. 《滇南本草》中提到白芷可以祛除皮肤游走之风,止痛生肌等。
6. 《本草纲目》中提到白芷可以治疗鼻渊等疾病。
【用法与用量】
该材可内服或外用。内服时,可煎汤服用或制成丸散;外用时,可研末撒或调敷。具体用量需遵医嘱。
【选方】
以下是白芷在一些中医方剂中的应用:
1. 治疗头痛及目睛痛,可使用白芷和生乌头研磨成粉末,以茶调服。
2. 治疗诸风眩晕等疾病,可使用香白芷制成蜜丸,以荆芥点腊茶细嚼下。
3. 治疗半边头痛,可使用白芷、细辛、石膏等研磨吹入鼻中。
4. 治疗鼻渊,可使用辛夷、防风等材煎服。
白芷还常被用于治疗肠风、风秘、痔疮肿痛等疾病。
【临床应用】
白芷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治疗头痛、牙痛、三叉痛等,可将白芷与冰片共研成末,置于患者鼻前庭,让其均匀吸入。白芷还可以和其他材制成注,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白芷油还可用于烧伤治疗。
【宜忌】
阴虚血热者忌服白芷。根据古籍记载,白芷在配伍使用时需注意与某些材的配合使用宜忌,例如不宜与旋覆花等材同时使用。对于呕吐因于火者、漏下赤白炽血热所致者以及痈疽已溃的情况,应谨慎使用白芷。在使用白芷时,建议遵循专业医师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