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假期前夕,蔚来在广东区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湛江市赤坎区和徐闻县,两座全新的充换电一体站在同一天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蔚来在广东实现了“换电县县通”。短短几年间,蔚来已在广东省的所有区县建立了覆盖广泛的换电站,共设立了428座换电站和3559根充电桩,形成了一个以换电为主、充电为辅的能源补充网络。
这一成就并非易事。回溯至2018年,蔚来首座换电站正是在广东落地,七年时间里,广东区域的换电站累计换电次数已超过960万次。如今,高达84%的广东用户能在住宅或办公场所3公里范围内找到换电站,便利性大大提升。
在高速公路上,蔚来的布局也同样密集。近100座高速换电站覆盖了广东的主要干线,如G4京港澳高速和G15沈海高速等,平均每120公里就有一站,有效缓解了蔚来用户长途行车的补能压力。举个例子,从广州到湛近500公里行程,仅需中途换电一次,3分钟即可满电出发。
蔚来不仅关注城市与高速的补能难题,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区县市场。随着“换电县县通”目标的实现,补能服务真正从城市中心延伸到了广东的每个区县。无论是繁华的商业区还是沿海渔村的关键交通节点,换电站的密集布局彻底消除了城乡之间的补能差距。
放眼全国,蔚来的补能网络覆盖更广。截至4月29日,全国范围内的换电站达到3289座,充电桩更是多达26106根,覆盖近1000个区县。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一数字在短时间内还将迅速增长。根据蔚来的计划,到今年6月30日前,将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4个省级行政区实现换电县县通,覆盖超1200个区县。最终,蔚来的换电站数量将在年底达到5000个,增幅接近七成。
这一成就的背后,除了蔚来的努力,还得益于一个名为“加电合伙人计划”的轻资产模式。这一模式鼓励第三方出资建站,蔚来进行租用和运营。政企合作的落地也为补能网络向县域市场的渗透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茂名高州市作为全国首批县域补短板试点,通过政企合作推动补能设施下沉,提升了当地用户对于电动车的信心。
在2025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蔚来创始人坦诚地表示:“蔚来最大的‘学费’是换电站布局得太晚了。”他认为,从蔚来品牌的销量分布来看,长三角的“三省一市”占据了总销量的60%,这得益于长三角坚定的换电网络布局。随着“县县通”目标的实现,蔚来在广东的销量也将迎来提升。
即便引入了“合伙人计划”,换电模式的“重资产”标签依然如影随形。单座换电站150万至300万元的建设成本,叠加巨额的亏损和流动负债,使得资本市场对蔚来的战略选择保持警惕。但今年3月,宁德时代与蔚来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为蔚来带来了转机。双方将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换电网络,推进换电行业技术标准的统一,促进跨品牌、跨车型的电池兼容。宁德时代还推进了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的战略投资。
一直认为换电是新能源车补能的重要方案。面对外界的不同声音,他通过调整内部机制来提升效率。最近,他在面向产研集群全体员工的内部讲话中详解了“基本经营单元(CBU)”的核心逻辑——将公司所有经营工作拆分为多个互不重叠的单元,确保资源投入与产出的高效管理。这一制度同样适用于换电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