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我记事以来,我们家一直都有冬至吃水饺的习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饺的馅料和面皮也在不断地升级变化。
小时候的冬至水饺,通常是使用地瓜干面皮,家里的萝卜、白菜加上猪油、食盐和姜末搅拌均匀作为馅料。能够吃到这样的水饺,简直就像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小麦的产量也增加了,我们家每人能分到120斤小麦。那年冬至的水饺皮也开始变化,母亲用白玉米面子与小麦面子混合制作面皮。当时我们生产队的猪是全管区最提前宰杀,猪肉价格五角五分钱一斤。许多农户舍不得花钱买肉,但父亲作为村带头购买了一斤猪肉。用胡萝卜和猪肉调制的馅料,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长大后我曾问父亲,为什么冬至一定要吃水饺?父亲虽然讲不出大道理,但他说冬至吃饺子可以保暖耳朵。就这样,这个习俗在我们家传承了六十多年。
在困难的时期,吃饺子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每个人都期待着能够在节日时吃到水饺,因为平时是吃不起的。当时农民的评价标准是吃饭能够填饱肚子,能节省的尽量节省。有句俗语说:“喝面叶省,喝面条费,吃顿饺子卖了地。”反映了当时粮食紧张的情况,人们只能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现在经济情况好转了,我们随时都可以吃水饺。但是冬至吃饺子的传统在我们家仍然得到传承,并且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今天是周日,家里六口人都在家。早饭后,妻子开始准备包水饺,她做了美味的猪肉胡萝卜馅。她负责擀皮,而我负责包水饺。一盘冬至水饺,不仅暖心暖胃,更是凝聚了家的温馨和幸福。每一口都是快乐的滋味,让人心生温暖。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幸福。我们也欢迎各位通过“齐鲁壹点”APP或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与我们分享您的故事和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