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章 持盈戒满
持有财富充盈,不如适可而止;磨砺铁器锐利,不可长期保存。金玉满堂,不知谁能守住;富贵而生骄横,那是自找麻烦。功成名就身退,才是自然之道。第十章 精神与形体统一
通过精神与形体的统一,能永远不分离吗?结聚精气以致柔和,能像初生的婴儿吗?洗涤心灵之镜,能没有瑕疵吗?爱护百姓治理,能顺应自然吗?感官自然开启,能不被吗?明白四方通达,能没有成见吗?创造并养育万物的大道,创造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无所不能而不自恃有功,左右万物而不任意宰割。这就是恩泽天下的玄德。第十一章 卅辐共一毂
卅根辐条围成一个轱辘,因为中间有空车才能行进。燃烧粘土使其成为器皿,因为中间有空器皿才能容纳。开凿门窗建造居室,因为中间有无形的空间居室才有光明。有形的东西之所以被人们利用,是因为看不见的无形在起作用。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贪图美色令人看不清丑恶;顺音令人听不到忠言;美味佳肴令人品不了疾苦;驰骋田猎令人心狂意躁;难得之货令人图谋不轨。因此圣理,重视内在的充实而放弃表面的愉悦,所以知道如何舍得。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什么叫宠辱若惊?宠为下,(把荣辱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得到了无比惊喜,失去了无比惊恐。这就叫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所以有强烈患得患失的心态,是因为我有自我的观念,如果我抛开自我,我还有什么理由患得患失。所以重视自身为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于他;爱惜自身为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看不到图象,称着夷;听不到声音,称着希;触不到形体,称着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无法用语言描述),故混而为一(只能称它为阴阳未判之混元一气)。它的上面不见光明,它的下面不见黑暗,实在是无法给它下定义,还是把它复归于无物吧。这应该是无状态之状态,无物象之物象,就是似无似有的恍惚。往前追溯不知何时开始,往后跟随不知何时结束。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就是自然之道的纲纪。第十五章 善为士者微妙玄通
古时善于的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恐言不达意故努力为之形容:开始学道者谨慎的象严冬过河尤其惧怕邻里的干扰严肃的好象的客人。继而他的性格会变的洒脱无羁涣然冰释敦厚诚恳朴实无华心胸会变的旷达开朗虚怀若谷意识会经历浑浊及混乱的考验。如何将这种混乱的杂念止住呢?把心静下来漫漫就清澈了感悟静极生动带来的生机保持这种方法的人不会骄傲自满正因为不会骄傲自满所以才能敝弃陈旧获得更新。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万物并作
进入虚无至极的意境安守宁静气定神闲。天地万物芸芸众生各自都要归于它们的因果看到因果可以说是静的作用只有静才能了解生命的真谛生命的真谛就是变化的规律了解变化规律才算通晓明白不知道变化规律妄作非为自然带来凶险知道变化规律才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才能公正豁达公正豁达才能完整周全符合自然就是遵循大道遵循大道才能长治久安终身都不会感觉到不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