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家之荣耀:升学宴的波折与家族情感
李秀芝看着桌上的饭菜渐渐冷却,不禁叹了口气,目光在空荡荡的大厅里徘徊。她脸上的失落如同秋日的落叶,轻轻飘落,引起了我周国强内心的涟漪。身为县城纺织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今年我已四十二岁。
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县城,位于华北平原,四周是连绵的麦田和玉米地。九十年代末期,县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阵痛期,许多人失去了工作,生活变得拮据。虽然我的工作还算稳定,但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
儿子周小明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的不易,从不乱花钱。他寒窗苦读十二年,终于考上了省重点大学。这对我们这个小县城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大事。邻居王大妈得知消息后,兴奋地嚷嚷着:“国强家的娃娃有出息了!”
厂里的同事们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车间李师傅更是拍着肩膀夸赞我:“老周,你儿子这么优秀,真有福气啊!”听到这些话语,我心中甜蜜无比。
李秀芝是纺织厂的女工,比我小三岁,容貌清秀,性格温婉。平时不善言谈的她,一提到儿子的学习就神采飞扬。小明考上大学那天,她特地买了只老母鸡,炖了一锅香气扑鼻的鸡汤。她边给小明夹鸡腿边嘱咐道:“儿子,这是妈特意给你补充营养的,以后上了大学要继续努力。”
那天晚上,我和秀芝商量着是否要为小明办一个升学宴。我说:“办一个吧,让亲戚们分享喜悦。”秀芝却有些犹豫:“现在办这个要花不少钱。”我坚持道:“这是我们周家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是光宗耀祖的事。平时人家办喜事我们也没少随。”经过思考,秀芝最终点头同意,但强调不要过于铺张。
第二天一大早,我骑着自行车去了县城最好的金龙大酒楼。这家酒楼是九十年代中期的产物,在县城属于高档消费场所。为了儿子的喜事,即使要花掉相当于我半年工资的钱,我也心甘情愿。
当我把酒席的事情告诉秀芝和小明时,秀芝却有些担忧:“国强,是不是定得太多了?我们真的能有这么多客人吗?”我安慰她:“放心吧,咱们周家在县城也算大家族,亲戚们听说小明考上重点大学,肯定会来道喜的。”随着酒席日期的临近,邀请的客人却远没有预想中的多。最终酒席上的冷清让我意识到现实的残酷与人生的不易。尽管如此,家族的亲情和支持仍让我感到温暖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