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种草”文化的兴起,“种草消费”作为一种新兴消费业态备受瞩目。对于消费者来说,它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购物决策途径和更多科学合理的选择,但同时也面临被误导的风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新兴的消费模式。
在繁忙的生活中,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各种优惠活动,很多人已经开始在购物车里添加商品。而在众多相似定位和价格的产品中,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品牌呢?这时候,“种草”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方式。
那么,什么是“种草”呢?“种草”并非真正的种花种草,而是把一种物品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产生购买欲望的过程。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种草”已经成为一种网络流行词汇。像卖口红的“网红”博主李佳琦就是通过直播试色走红,推荐的一些色号甚至卖断货。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种草”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场景。
据《2019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种草消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趋势。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看到“网红”推荐的商品不错而产生购买欲望,或者在朋友圈、微商看到朋友穿的衣服好看而主动购买。可以说,“种草”与“拔草”(购买行为)已经成为一种火热的消费现象。
传媒大学传媒艺术学教师刘俊博士表示,“种草消费”属于推荐性消费,在新媒体传播的当下,这种现象得到了新的命名和认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种草”从美妆论坛和社区发展到社交媒体,形式也愈发丰富多样。从图文、直播到短视频,甚至电商平台也开设“种草”。“种草”行为也由自发推荐逐渐转变为商业行为,企业利用粉丝效应推广产品。
为何“种草消费”能够风靡?一方面,新媒体发展带来信息冗余,人们因为忙碌导致注意力匮乏,难以全面了解很多商品信息。依赖他人的经验推荐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泛社交化”现象使得“种草消费”有了更大的平台。商家和平台自觉使用新媒体进行网络社交化推广,极大地增强了“种草”的可行性。据美逛发布的首份“种草大数据”,年轻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红”“达人”的“种草分享”影响。在社交媒体上,“明星带货”已成为常态,粉丝更倾向于购买所推崇的产品。
“拔草”需谨慎。“种草消费”虽然便利,但也存在风险。随着现象的普遍化,行业乱象逐渐,“网红”推荐低劣产品甚至是三无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虚假的“种草”笔记背后存在大量的代写代发团队,他们发布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对网购环境造成了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