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居最近真的愁得不行,他们的孩子刚刚升入三年级,突然间不愿意去学校了。每天早上,书包一碰到就哭个不停,让人心疼。邻居焦急地喊着:“现在都不想上学,以后该怎么办?”孩子甚至把自己锁在卫生间不出来,让人束手无策。
其实,孩子厌学就像发烧一样,只是表面的症状,真正的病因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这里分享三个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家长和孩子沟通,解决厌学问题:
第一招:先听孩子的抱怨,再说正经事
当孩子说“上学没意思”时,我们不必急着讲道理。坐在他旁边,聊聊学校里的小事,比如“今天课间操有没有看到小麻雀打架?”这样的闲聊能让孩子放下防备心理。如果孩子说他在学校被批评了,先接纳他的情绪:“当众被批评确实不好受。”这样孩子才会逐渐告诉你真正的困扰,比如被同学抢器材等。记住,很多厌学的背后都隐藏着委屈和不被理解。
第二招:充当情绪翻译机,不做道理复读机
当孩子抱怨自己笨时,不要简单地说“勤能补拙”。试着理解他的感受:“这道题确实挺有挑战性的,我小时候也常算错。”把批评换成鼓励和建议,比如“这道题像个大怪兽,我们一起找到它的弱点打败它。”在孩子情绪不稳定时,他需要大人帮他理解和标签化情绪。就像游戏中遇到难关,队友的鼓励比指责更有助于继续游戏。
第三招:把学校变成游戏副本,家长扮演游戏NPC
我有个侄子之前不愿背课文,我和他玩了一个“课堂大冒险”的游戏:他当老师,我演背不出课文的学生。他想办法鼓励我,反而把课文记熟了。每天放学路上,我们可以玩“今日副本通关”的游戏,把学习困难游戏化。这样就像给苦裹上糖衣,让孩子在游戏中闯关升级,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育专家李玫瑾说过:“厌学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当我们真正放下执念,理解孩子的困境,解决问题的钥匙可能就隐藏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中。毕竟,治愈孩子的不是道理,而是被理解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