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AI概念风头正劲,似乎只要与AI扯上关系,任何东西都能瞬间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这其中也包括“AI算命”。靠着AI的热门噱头,算命这个行业也搭上了科技的便车,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存在。尽管噱头再足、技术再先进,算命这件事的本质并未改变。如果过于认真,恐怕会失望而归。
比如,市面上的一些AI算命程序声称只需上传一张面部照片,就能通过智能软件解码生成一份所谓“看透你一生”的详尽报告。对于这种天花乱坠的宣传,如果轻易相信,只能说过于单纯了。
有评论指出要警惕街头算命披上AI的外衣。这话确实有一定道理,AI算命虽然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但其危害性却远大于传统的算命先生。通过记者的调查,我们发现“AI算命”实质上是通过诱导分享、拉新用户来牟利,很多“AI面相”类程序都在显著位置招募项目代理商。也就是说,AI算命不仅欺骗你的时间和金钱,更有传销的嫌疑,让更多人陷入“互害”的陷阱之中。
专家对此类AI算命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其存在多重问题。要求参与者上传特定格式的照片,有可能导致个人生物信息或被不当利用;任何经营行为都需要取得营业执照,而算命、看相等服务并不在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内,即使AI算命真的有效,也是无证经营;其代理零门槛、层级无限裂变、收益按比例提成的营销模式,更有变相传销的嫌疑。
对于这些泛滥的AI算命小程序、公众号、APP,网络平台和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对违规者进行查处,并普及相关知识。对于普通网络用户来说,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概念,要保持警惕,不被AI等概念轻易忽悠。
算命本身是和落后时代的产物,而AI则是现代科技的代表,二者本应水火不容。但AI算命程序的受欢迎程度及其市场表现说明,我们不能低估一些理应被淘汰的旧事物借助新技术或打着新技术的噱头而复兴的可能性。在这个信息的时代,作为一个理性的网络用户,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被轻易收割。不盲从、不,显得尤为重要。
关注“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回复“部位”,为您揭露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并分享实用的减肥小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