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有约工作室精心呈现
医学专家解读:广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医师于力教授指导
尿床现象在孩子中十分常见,但许多家长可能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误以为这只是孩子的小问题,长大就会自然消失。专家提醒,如果孩子在五岁以后仍然频繁尿床,那就不是简单的现象了,而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简称尿床,是儿科领域中的常见疾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患病率各不相同。如果大于五岁的孩子每周尿床超过两次,且这种情况持续超过三个月,就应该被诊断为儿童遗尿症。
于力教授介绍,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率相当高,有大约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此病。虽然听起来可怕,但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通俗来说,这是因为患儿夜间产生的尿量与容量不匹配,同时伴随觉醒障碍。大部分患儿为单症状遗尿,仅表现为夜间遗尿,不存在白天的下尿路症状。这部分患儿通常可以通过简单的物干预来调节夜间的尿量,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也有一小部分患儿表现复杂,同时出现白天尿急、尿频、漏尿等下尿路症状,治疗起来更为棘手。
许多家长可能认为儿童尿床并不严重,不需要治疗。但事实上,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遗尿症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仍然有约0.5%-2%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尿床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可能产生长期影响,如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引起心理异常等。于力教授强调,儿童遗尿症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治疗。
在诊断方面,儿童遗尿症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因此一些医院已经开设了专门的遗尿症门诊。确诊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根据孩子的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尿常规、泌尿系统B超、腰骶椎正侧位片等检查。
治疗儿童遗尿症的方法主要包括物治疗、遗尿警报器、训练以及中医治疗等。物治疗是目前推荐的主要方法,使用去氨加压素等物帮助肾脏恢复正常的夜间尿量。在物治疗的还需注意饮食调整、睡前饮水控制,并辅助使用尿床报警器、闹钟叫醒、训练等方法。
于力教授特别提醒,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某些食物如凉性及利尿的食物、多糖的零食、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应少吃或不吃。应多吃优质蛋白类食物和温补脾肾的食品,以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