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验

唐朝古琴通常有多少根弦

唐朝古琴通常有多少根弦

古代名琴与学琴的文化

作者:倪方六

在现代,许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学习弹奏乐器,暑假里孩子们常常参加才艺班。这一现象其实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在古代,学习琴艺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文化现象。

关于古代琴艺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伏羲制琴”和“神农制琴”。虽然这些传说可能并非历史事实,但它们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却十分有趣,反映了古代人对琴艺的热爱和崇尚。

在古代,学琴属于“六艺”之一的“乐”的范畴。从《周礼》的记载来看,西周时期,的音乐教育和乐器种类已经相当成熟和丰富。在诗歌朗诵会上,琴瑟常常被用作伴奏,展示了古代音乐文化的繁荣。

琴与瑟是两种弦乐器,虽然琴弦的数量有所不同,但都属于弦乐类别。古代人们学习的琴艺与现代流行的钢琴完全不同。

从现古发现来看,琴在先秦时期已是贵族日常音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例如,在湖北枣阳郭家庙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中,出土了一把古琴,属于“半箱琴”,距今约2700年。这把琴长约92厘米,宽约35厘米,形状略似高髻人形,整体由整木雕刻而成,并涂上黑漆。

除了曾国墓地,在其他贵族墓葬中也常常发现琴的踪迹。例如,在发现完整大型打击乐器编钟的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也出土了一把古琴,因有10根弦被称为“十弦琴”。

古代帝王和贵族对于音乐的热爱使得他们常常将乐器作为随葬品,以示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南宋理宗赵昀死后收敛时,身边就有一把琴,据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用过的。这把琴流传至今,历经千年,见证了古代音乐文化的辉煌。

赵姓的宋朝皇家对琴艺的热爱尤为显著。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字画,还是一位操琴高手。他在其收藏珍宝的宣和内府中特设“万琴堂”,收集天下古琴名品。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春雷”琴,据说是唐朝制琴世家雷威所制。

这把“春雷”琴传奇色彩浓厚,曾历经多位皇帝之手,每次更迭都伴随着历史的变迁。金人灭北宋后,此琴归于金章宗完颜璟所有,收藏于金朝的承华殿中。章宗死后,此琴随葬于他的陵墓中。直到清代,这把名琴仍被后人所珍视,先后被多位名家收藏。

古代人对名琴的热爱与追捧,与现代家长为孩子购买高档名琴的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即使是一把歪斜不正、破损的琴,如果被人说成是楚庄王用过的古琴,仍会引起富人家妻妾的争相弹奏。

针对名琴的过度消费现象,古代有识之士曾呼吁家长要理性看待名琴的价值,更注重琴的音质和品质。他们认为,只要琴声和谐、音律准确,就是好琴,不必过于追求名贵的琴。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家长来说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有的家长可能省吃俭用,为孩子购买高档琴,其实只要琴声准确、不影响学习就可以了。古代的琴文化,强调的是琴声与心灵的沟通,而非琴的价格与名贵的品牌。


唐朝古琴通常有多少根弦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