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端午节,我们家收到了来自朋友们的许多粽子,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奶奶,竟然给我们送了两次粽子。第一次收到时,孩子兴奋地大喊:“这个粽子最好吃了,我很喜欢!”于是,我们吃完后,她又给我们送来了一大包,真是惊喜连连!这些粽子在经过了多次整理收纳后,最终被稳稳地放入冰箱,等待着被品尝。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自称学了很多年却仍学不会包粽子的女子,为了她的母亲,今年竟然学会了包粽子,真是令人感动。于是我也想起了自己母亲教我的包粽子技巧,想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同时也给自己复习一下。
经过搜索百科,我发现粽子不仅形状多样、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甜咸两种口味。甜味的粽子有白水粽、赤豆粽等,而咸味的则以猪肉粽为主。南方地区的粽子在外形和扎法上更是别具一格。比如杭州的“塘栖粽”,其特点是使用五花肉、绍兴酒等材料,独特的蒸煮手法强调“千滚不如一闷”。
我的母亲是一位巧手,我记得她小时候最喜欢包牛头粽和长尖粽。后来她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几乎可以包任何款式的粽子。近年来,她最喜欢的口味从白米粽、蜜枣粽变为肉粽,最近又推出了黑米红豆粽,真是创意无限。我甚至期待明年她是否能尝试制作麻辣口味的粽子。
用料清单包括箬竹叶、竹笋壳、棉线、蜜枣、红豆、五花肉和糯米等。
接下来是制作粽子的步骤:
1. 将箬竹叶下锅煮开后,中火再煮15分钟杀菌,之后刷洗干净。竹笋壳也要开水浸泡并刷洗干净,撕成长条备用。
2. 淘洗干净糯米,准备好蜜枣、红豆和五花肉(需提前用调料腌渍入味)。
3. 开始包粽子!先捏住箬竹叶两端形成锥形,然后灌入糯米和馅料。
4. 继续用箬竹叶包裹粽子,形成三角形截面,并用棉线固定。
5. 用土灶大锅或高压锅煮制粽子,注意火候和时间。煮好后,粽子会散发出箬竹和食物的清香。
小贴士:包粽子需要技巧和耐心,熟练后能发现更多的乐趣。在做菜方面也有许多小妙招,我的每道菜都有独特的技巧。如果大家想学习更多美食制作技巧,可以搜索“豆果”查看我的菜谱。喜欢这个食谱的话,记得收藏和关注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