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电视剧和戏曲里,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场景,命官宣布处决犯人时会说:“午时三刻,推出去斩了”。那么,“午时三刻”究竟对应的是现在几点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古代的计时工具“漏刻”开始说起。
漏刻是古代最为关键的计时工具,分为两部分,“漏”指的是漏壶,“刻”则是箭刻,即根据漏壶中水面的升降,通过箭刻上的刻度来标示时间。在古代,人们利用漏壶来进行计时。最初,人们发现水会从陶器的裂缝中滴落,于是制作了带有小孔的漏壶,将水注入其中,水便会从壶孔流出。这一发现逐渐演化成了古代的计时方法。漏壶与箭壶相结合,通过水位的变化来标示时间。箭壶内有一根刻有时刻的箭杆,随着箭壶内的水逐渐增多,箭杆的位置也会逐渐上升,人们可以通过观察箭杆上的刻度来确定具体的时间。
为了提高计时的精确度,古人在漏壶上再加一个漏壶,使水流更加均匀。秦汉以后,刻漏仍然是主要的计时工具,《汉书》中常有关于时刻的记录。南北朝后,十二时辰制与百刻制融合,虽然一日的刻数因种种原因偶有变化,但最终稳定在了一百刻左右。一昼夜24小时即为100刻,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而午时三刻,一般认为是午正三刻,即现在的中午大约12点43分。但也有观点认为午时应从午初算起,那么午时三刻则指的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中午大约11时43分。
虽然古代的计时工具十分有趣,但现代社会的时间显然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