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事的女儿兰兰是一个深受自卑困扰的孩子。由于自卑,她在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即使被老师点名,也会紧张得双腿颤抖,更不用说主动回答问题了。平时,她不敢与同学们大声交流,也不敢放开地玩耍,因此同学们都不愿意与她玩耍。她习惯独来独往,一个人上学放学,走路总是低头看着地面。
兰兰的自卑心理源于童年时期的教育环境。同事不得不在孩子小的时候将孩子送回老家由老人照顾,而老人的重男轻女观念导致对兰兰经常打击和。这样的环境让兰兰逐渐变得内向和自卑。
其实,自卑不仅是成年人的专属问题,也是许多孩子面临的困扰。心理学认为,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认知,缺乏自我价值感,对周围事物持悲观态度,经常否定自己。孩子如果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会有以下表现:
1. 过度关注自己的缺点,忽视自己的优点。自卑的孩子会习惯性地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经常拿自己的缺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然后贬低自己,变得自暴自弃。
2. 性格孤僻,不与人沟通。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往往喜欢独处,不喜欢与小朋友玩耍,更喜欢独自游戏,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3. 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当与他人有分歧时,他们常常选择忍让和退缩,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
4. 过于懂事,他人。自卑心理的孩子会表现得非常懂事,不敢大人或同伴的意见,他们做事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高兴。
5. 狂妄自大的孩子也可能内心不自信。这类孩子主要依靠“虚张声势”来掩饰自己的不安,他们其实非常需要大人的关注和帮助。
孩子的自卑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镜映效应”的影响。心理学上的“镜映”是指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会像镜子一样反映到我们的内心。如果他人赞美我们,我们就会看到自己的美好和珍贵;如果他人批评我们,我们就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卑微。父母、同学、老师等都是孩子的镜子,他们的言行有可能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从而导致自卑。
为了帮助孩子走出自卑,家长首先要认识到自卑的表现和根源。然后,改变“镜映效应”的影响,成为孩子正向的镜子,给予孩子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对孩子要有耐心,可以暗示、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家长应该接纳孩子的缺点,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让孩子感受到价值感和成就感。给孩子自己动手和选择的机会,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责任心。
孩子自卑并不是一件无法改变的事情。家长只有调整教育方式,耐心引导孩子,才能帮助孩子走出自卑的困境。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充满爱和自信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