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总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时光荏苒,人事变迁,人们在一分一秒中不断变化。然而由于变化并非以日计量,我们往往只能感受到生活的重复。这种重复带来的结果是不耐烦、厌倦和焦虑。
我所向往的生活,如同梭罗在瓦尔登湖一般简单自在。如果内心单纯,世界就会显得简单明了;如果思绪复杂,人生就会陷入繁琐之中。
人们往往倾向于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复杂甚至奢侈,但社会学研究表明,一旦生活超越了温饱线,物质条件的丰富与否与幸福感并没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物质条件好不一定幸福,物质条件差也不一定不幸福。对于温饱线以下的困境,或许有所谓的“贫贱夫妻百事哀”,但一旦越过这条界线,两者便没有必然联系。那么,从提高幸福度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有什么必要不停地、购买奢侈品,把金钱上的成功从手段变成生活的目的呢?
梭罗在瓦尔登湖自耕自食,在森林中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的日子惬意自得。他甚至提出,人们完全可以一天劳作六天然后休息,而不是按照的规定。我认为,他的幸福度比起那些辛苦劳作一辈子只为留下金钱的人来说,肯定要高出许多。
人的思绪也总是喜欢复杂化,思虑过多、忧虑重重。所有的静思冥想和参禅打坐,都是为了清空思绪,使之趋向单纯和空无。因为心思越简单,人心就越安静,越能接近生命本质。只有放下日常烦恼,不计较、不焦虑、不纠结、不算计,才能达到平静、无忧、圆满和喜悦的境界,洞察人生和世间万物,仿佛灵魂出窍,像一根羽毛在宇宙中随风飘荡,自由自在。虽然按照孔子的说法,这种境界需要七十岁才能达到,但若是能提前通过修行到达这一境界,岂不是更好?
选择简单的物质生活和单纯的精神生活,这不仅是最佳的养生之道,更是修炼人生至高境界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