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无需赘述,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而持久。自小,我们就陆续在课本中接触到他的许多作品。这次读他的《朝花夕拾》,是因为孩子七年级的语文课外必读书目中有它。
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将生活中的琐事融入真情,化为笔下的文字。其中,《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这一篇章,尤其受到我的喜爱。鲁迅先生仅通过生活中几件小事,就成功地刻画出一个旧农村妇女的形象——她朴实却又有些愚昧,真诚但又粗俗。
在鲁迅的笔下,阿长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不识字,没文化,年轻时就守了寡。到周家做女工也不受欢迎,连年幼的鲁迅都嫌弃她的睡相不好,喜欢说三道四,身体胖,还。在她身上,粗俗与文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对鲁迅倾注了一片真挚的心血。当鲁迅寻找的《山海经》找不到时,她记在心上,经过多次辗转,终于买来了这本书送给鲁迅。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让我产生联想,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在记忆深处,我也有一位与长妈妈相似的奶奶。她坐在枣树下,手中捧着一把红枣,笑容满面地递到我面前。这个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童年记忆中。
读书并不一定要让人明白什么大道理,一本好书就像一个好故事。在故事中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共情,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是这样,让我们在故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