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九贴和三伏贴都是基于我国传统医学的理念,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治未病”,以及“顺应四时”等理念而诞生的中医外治方法。三九贴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即三九期间,采用中草进行的一种疗法。
在这些物中,采用了经过碾磨成粉末的辛温中,再配以姜汁、蜂蜜或黄酒调制成膏,并贴在的特定穴位上。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刺激经络穴位,使物随经络深入体内重要脏器,从而达到“补气助阳、扶正祛邪”的效果,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那么,关于三九贴和三伏贴之间的关系及其独特之处,我们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三九贴”和“三伏贴”都是按照四季变换而制定出的外治疗法。其中,“三九贴”可以被看作是“三伏贴”的延伸和补充,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加强和巩固治疗效果。对于适合接受“三伏贴”治疗的人群来说,也都可以考虑接受“三九贴”治疗。但两者之间也存在差异:“三伏贴”主要是在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利用阳气温化湿气、驱除体内积寒,从而达到“冬病夏治”;而“三九贴”则是在阴气最盛、阳气内敛衰微的时期提升阳气,以达到“冬病冬治”。
“三伏”和“三九”作为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段,是功能最容易受到影响的阶段,也是调整功能的最佳时机。在这两个时期进行适当的治疗,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冬春季多发疾病。这正是冬病冬防的重要意义所在。
至于三九贴的治疗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喘累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
2. 各类恶性导致免疫力低下、需提高免疫力者。
3.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肠炎、胃溃疡等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
4. 妇科疾病:包括痛经、月经不调、异常等。
5. 疼痛证: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慢性劳损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等。
6.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7. 容易感冒、身体四肢怕冷的人群。
8. 小儿哮喘、厌食、遗尿、发育不良等问题。
9. 功能性疾病,如面瘫等。
在贴敷三九贴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由于贴敷位置可能在颈背部、腹部、腰部、腿部,因此建议选择深色、宽松的衣服以避免膏弄脏。在贴期间,应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并限制烟酒。治疗后皮肤会有热感,通常贴时间为1~3小时,小孩为15~30分钟,依据皮肤感受和耐受度来调整。贴后皮肤显现红晕属于正常反应,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若贴时间过长导致长水泡,应注意保护创面并避免抓破感染。贴敷当日不洗冷水澡、避免游泳或进行剧烈活动。具体的贴敷时间如下:预贴时间为2020年12月11日至20日;一九贴为2020年12月21日至29日;二九贴为同年最后一天至下一年的开始七日;三九贴在随后的日子里进行;加强贴在最后的几天进行巩固治疗。▲通过这种方式调整身体状态和治疗疾病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