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PC用户,可能会注意到在许多软件,尤其是口碑不佳的软件中,存在一个常见的现象:在尝试卸载它们时,默认会有一个“保留用户数据”的选项被预先勾选。
如果不手动取消这个选项,即便点击了“卸载”,该软件仍会在你的电脑上留下痕迹,继续占用硬盘存储空间。显然,“保留用户数据”这个功能并非只是为了给用户制造困扰,它也有实际的意义。对于一些用户临时卸载软件,但未来还打算重新安装的情况,“保留用户数据”能省去重新登录账号、重新设置和恢复存档的麻烦。
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软件利用这一功能留下的隐患。对于某些流氓软件,如果你不慎在卸载时没有取消“保留用户数据”选项,它们可能会趁机在电脑里留下广告插件或下载器,等待时机再次侵占你的电脑。
近日,谷歌在Google Play Store的最新版本中引入了“应用归档”功能,这与电脑上的“保留用户数据”选项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用户使用此功能时,为了释放手机存储空间而删除应用时,Android系统会保留用户数据而不是全部删除,同时保留部分应用功能,只删除那些经常更新、迭代的部分。被“归档”的应用图标不会消失,而是会被标记为可下载的状态。当需要再次使用时,只需点击应用图标,系统就会自动下载最新版本的应用,迅速恢复到可用状态。
根据谷歌的说法,“应用归档”功能可以在不丢失用户数据的前提下,清除相当于原应用60%的存储空间,这在重新安装应用时非常便利。结合之前在PC端出现的乱象,人们开始担心这个功能是否也会被恶意利用,成为流氓软件难以删除的后门,或是广告弹窗的新途径。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担忧虽然存在,但可能性并不高。因为现在Android系统对应用权限和存储空间的管控非常严格。应用的可执行文件位置、不可执行文件(如用户数据)的存储方式都有明确的限制。而且,“应用归档”功能是基于APP Bundle安装包格式实现的,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封包技术。当应用上传到应用商店时,其不同的功能模块会分成小文件包分别上传。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屏幕分辨率和SoC配置,应用商店会提供合适的文件包供用户下载,这样就不必下载整个应用的资源包,从而节省流量和存储空间。当用户选择将应用“归档”时,应用商店会负责处理哪些数据需要保留,哪些应用程序包可以临时删除,并在未来重新安装(更新)时恢复。这个过程涉及应用商店对应用进行前后期的安全扫描,进一步防止恶意软件利用该机制驻留在用户手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