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华北和江淮等地,正遭受猛烈降雨的侵袭。此次降雨从今日开始,一直持续至明日,未来三天,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及山东等地将迎来极端强降雨过程。那么,究竟怎样的降雨能被称之为暴雨?遇到暴雨天,我们应注意哪些事项?暴雨的强度如何分级?遇到危险时我们又该如何自救呢?
关于暴雨的界定,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气象学上,如果某地区的24小时总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毫米,或12小时总降雨量达到或超过30毫米,那么该地区的降雨就被称为暴雨。当暴雨强度进一步加大,24小时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0毫米,或者12小时降水量达到或超过70毫米时,我们称之为大暴雨。而一旦降雨量超过特大暴雨的阈值,即24小时降水量达到或超过250毫米,或者12小时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40毫米,那就是特大暴雨了。想象一下,暴雨如注的感觉就像站在花洒下被连续强淋;大暴雨则犹如多个矿泉水瓶同时向你浇水;而特大暴雨则可能像是被高压水枪。降雨的分布和集中程度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那么,这次强降水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强度如此之大?原因主要在于已停止编号的台风“杜苏芮”与新形成的台风“卡努”共同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杜苏芮”虽然已远去,但其残余环流仍携带大量水汽。与此副热带高压与京津冀地区之间形成较强的气压梯度,导致东风和东南风显著增强。这些气流将西北太平洋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平原,形成了此次的强降水条件。地形因素如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的阻挡作用,也产生了抬升动力,容易在山区形成极端降水。
关于暴雨天的科学避险,强降雨会造成各种风险升高。如果在暴雨天步行出门,需要注意避免涉水过深。如果必须涉水,应排成纵队,面向水流方向移动,避免单独行动。避免踏入漩涡流或喷泉区域。遇到突发暴雨时,应前往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险。如果暂避地点无法自保,应及时利用已备的逃生工具转移,或者利用浮木、门板等漂浮物品进行避险逃生。
遭遇短时强降雨导致的内涝积水时,无论是驾车还是乘坐地铁,都需要采取应对措施。专家建议,开车经过积水路段时,应低速直行通过,避免中途停车或急转方向。如果积水太深无法安全通过,应考虑弃车逃生。车内应备好破窗工具。如果乘坐地铁遭遇积水被困,应尽量向高处转移,避免相互拉扯造成踩踏伤。
面对暴雨天气,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