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柏舟做名字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柏舟做名字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探索汉语中的“义”

作者:卜师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词汇,它们似乎有着简单的字面意义,但背后却蕴更深层次的含义。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其中一个常见的词汇——“义”。

让我们从“义”的字源入手。甲骨文的“义”(義)字,由“羊”和“我”组成。在《说文解字》中,它被解释为:“義,己之威儀也”。这表明,“义”这个概念和个体的表现、仪态有关。

在古代,人们常用“匹配”来解释“仪”。《尔雅》中提到:“仪,匹也。”这意味着,“仪”代表了相互之间的匹配、和谐。例如,在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在面对突况时,始终保持仪态,不失分寸,这就是与身份和场合的匹配。

“仪”的应用广泛,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仪态。在天地、阴阳的关系中,“仪”也代表了匹配和相互融合的特点。《周易》中的“两仪”即天地、阴阳,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融和、变化万千。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深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哲学思维。

进一步说,“义”常用于表示道德概念,如仁义、道义等。古人将“义”解释为“宜也”,即合适的行为。什么才是合适?这个标准因人、因时、因事而异,与“仪”的意义特点相同,都含有双方相和的内涵。

以《左传》中的故事为例,石碏为了的利益,不得不杀了自己的儿子州吁。这种为了而舍弃小义的行为,就是“灭亲”。这里的“义”就是将行为放在共同道德标准中去评判,符合了就是“义”,不符合则“不义”。

除了表示道德概念,“义”还有“约定”的意思。在“义父”、“义母”、“义兄”等词汇中,这种关系不是血缘关系,而是双方在某种情感的支配下约定而形成的。这种以约定为基础的关系可以因人、因时、因事而变动。

当我们阅读典籍,体会到这些常用词背后的深“义”时,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而通过章黄国学微信平台,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大家对语言文字的感情,这也是语言研究者追求的“”。

“义”是汉语中一个非常常见的词汇,其含义丰富而深远。通过对其字源、用法和含义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词汇,并体会到汉语的魅力。

(注:本文作者卜师霞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训诂学、词汇语义学研究。)


柏舟做名字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