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一位家长的领悟》
自从女儿的新语文老师接手后,她频频赞不绝口,称这是遇到的最优秀的老师。仅仅过了两周,女儿却沮丧地告诉我们,老师似乎并不喜欢她。
带着疑惑,我们仔细查看了女儿的作文本。一直以来,她的作文总是得到A的评价,但这一次,她的《美丽的矢车菊》一文竟然得到了C。评语中提到需要写出真情实感。我们怎么也想不通,这篇作文明明写得相当出色。
为了解惑,我们拜访了这位年轻的老师。他向我们解释道,按照一般标准,女儿这篇作文的技巧运用不错,但更偏爱另一篇家庭练习本上的小练笔。老师认为那篇《矢车菊的眼睛看得到》更为出色,得到了大大的A。
老师进一步告诉我们:“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大人截然不同。他们的世界充满了新鲜和奇妙,即使是平淡无奇的事物,如飞舞的尘埃、虫鸣、草香,都能引发他们的无限想象。他们在表达独特感受时,急切、兴奋、无拘无束,虽然还不能熟练运用文字,形式上不完美,但那种可贵的天性令人感动。”
我们和老师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老师疑惑地询问我们:“孩子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写作呢?”我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回想起女儿二年级时,她满脑子充满稀奇古怪的想法,总让我们瞠目结舌。她在课堂上的发言经常成为小朋友间的笑话。为了让她“正常”起来,我们对她的语文作业进行了严格的,所有不合常规的表述都需要当场改正。这期间,我们发生过无数争论。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她的想法,只是按照我们的意愿塑造她。
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除了向他深深道谢之外,还诚恳地请教该如何做。老师真诚地回答:“请允许孩子以自己的眼睛看事物,不要试图代替孩子的思维。坎坷也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人生体验。要让孩子自由表达,吃下去各种营养,才能长出智慧和力气。”
我们意识到,在忙碌的修剪中,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我们以父母的优势挡住了她的视线,以世故的心攫住她的手,终于把她变成了一个矛盾的孩子。
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改变了教育方法。不再过分干涉女儿的书写表达,而是鼓励她自由书写内心的真实感受。老师的评语变得中肯而具体,有时甚至比文章还长。女儿对此非常开心,她在书房里大声朗读着老师的评语,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与期待。
现在,我们学会了欣赏孩子的独特视角和想象力。不再过分追求作文的“优秀”,而是鼓励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世界。升学信息的推荐和各类群推荐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我们加入了各种家长交流群,与其他家长一起分享教育心得,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
现在,女儿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写作业了。她的作文不一定得到A,但一定包含老师中肯的批语。有时,文章虽短,但评语却很长。女儿对此非常开心,她说:“因为老师看得到!”我们相信,在老师的引导下,女儿将更清晰地看到世界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