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位年近四十的大叔,我不禁感慨:许多原本美好的词汇,如今却被年轻人赋予了全新的含义,比如菊花、同志、老师等词汇,现在所承载的含义,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我也可能被时代抛在了后面,或者被人认为是顽固守旧。不过今天,我想谈谈我最不能接受的词汇变化,也希望你们能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
首先说说“老师”。这个词原本是用来尊称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但现在却变得无处不在。直播间卖货的人自称老师,美甲小妹也称自己为美甲老师,连小区门口的理发师也被称作发型导师。这种滥用让我对“老师”这个词的美好印象大打折扣。真正的老师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他们的职业门槛?为何如今到处都是“老师”?
再来说说“菊花”。这个词原本代表一种美丽的花卉,但在年轻人的却变成了另一种含义。在社交媒体上随便一刷,满眼都是关于菊花的养生贴,让人无法忽视其新的含义。这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在植物园工作的朋友吐槽,现在介绍菊花展都变得尴尬起来。原本美好的印象被彻底打破。
还有“飞翔”,原本是一句充满诗意的歌词,却因为“翔”字被网络赋予了新的含义而变味了。如今名字中带“翔”的人也会被人调侃。这让我思考,我们在使用语言时是否应该尊重词语的本义?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更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词语的真正含义。如今一些常见的词语被误解和误用的情况越来越多。这其实是一种语言污染的现象。当然语言也是活的,一直在变化和发展中。《新华字典》也在默默收录网络用语。作为见证和参与语言变迁的我们来说确实会感叹:如今一些词汇的意义怎么就这么容易变了呢?像“呵呵”,原本代表爽朗的笑声,现在却成了聊天终结者的标志。这也让我思考:为什么有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就这么轻易地改变了呢?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我们的母语?最后分享一个冷知识:现在被年轻人嫌弃的火星文其实是90后模仿甲骨文造字法创造的。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关于语言传承和保护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